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25篇
  免费   3330篇
  国内免费   5034篇
林业   4791篇
农学   5686篇
基础科学   4053篇
  7508篇
综合类   24039篇
农作物   4345篇
水产渔业   2141篇
畜牧兽医   7218篇
园艺   2531篇
植物保护   3177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1016篇
  2022年   1837篇
  2021年   2051篇
  2020年   2071篇
  2019年   2350篇
  2018年   1771篇
  2017年   2501篇
  2016年   3052篇
  2015年   3113篇
  2014年   3663篇
  2013年   3693篇
  2012年   4899篇
  2011年   4557篇
  2010年   3629篇
  2009年   3401篇
  2008年   2951篇
  2007年   3194篇
  2006年   2815篇
  2005年   2197篇
  2004年   1568篇
  2003年   1193篇
  2002年   927篇
  2001年   797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700篇
  1998年   620篇
  1997年   529篇
  1996年   460篇
  1995年   497篇
  1994年   400篇
  1993年   361篇
  1992年   347篇
  1991年   303篇
  1990年   285篇
  1989年   251篇
  1988年   172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62年   9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恭城月柿为试材,采用精准相温(-0.5±0.3)℃结合不同浓度(0(CK)、1、3、5 ?滋L/L)1-甲基环丙烯(1-MCP)的处理方式,探索1-MCP最佳处理浓度及对柿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MCP处理均可保持柿果的感官品质、色泽及抗坏血酸(VC)含量,降低乙烯呼吸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从而达到延长贮藏期和维持柿果品质的目的,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保鲜效果更加显著,但是对可滴定酸(TA)含量及呼吸强度并无显著影响。灰色关联分析可知,4个处理的关联度分别为0.566、0.885、0.654、0.722,按大小排序为1 ?滋L/L 1-MCP>5 ?滋L/L 1-MCP>3 ?滋L/L 1-MCP>CK,说明采用浓度为1 ?滋L/L 1-MCP处理柿果能够具有最佳贮藏效果,5 ?滋L/L 1-MCP次之,3 ?滋L/L 1-MCP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2.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osgenin (Dio) on the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expression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 in human glioblastoma U87MG cells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Human astrocytes (HA) and U87MG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nd treated with Dio (0, 10, 20, 30, 40 and 50 μmol/L) and GW9662 (5 μmol/L) for 48 h, and then the cell viability was detected by CCK-8 assay. Cell colony formation assay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roliferation potential.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apoptosis.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PPARγ was measured by RT-PCR.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otein levels of PPARγ, cyclin D1, cyclin E1, Bcl-2 and Bax. RESULTS:Dio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viabi-lity of HA (P>0.05). However, Dio remarkably reduced the viability of U87MG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P<0.05) with IC50 of 24.31 μmol/L. Meanwhile, Dio remarkably diminished colony formation ability (P<0.05), induced G0/G1 phase arrest of the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P<0.05),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PPARγ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creased the protein level of Bax (P<0.05), and down-regulated the protein levels of cyclin D1, cyclin E1 and Bcl-2 (P<0.05)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However, these effects induced by Dio were inhibited by GW9662 (P<0.05),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PPARγ. CONCLUSION:Dio may inhibit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 apoptosis in human glioblastoma U87MG cells most likely via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PARγ, and then down-regulating the protein levels of cyclin D1, cyclin E1 and Bcl-2, and up-regulating the protein level of Bax.  相似文献   
63.
较高浓度的EGCG才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通过纳米化和EGCG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是提高EGCG生物活性的重要策略。本研究将EGCG和伐地那非(VD)同时包埋于β-乳球蛋白(β-Lg)纳米载体中,制备出EGCG-VD-β-Lg纳米粒(EVβ-NPs),体外试验证实,EVβ-NPs能提高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中Caspase-3活性,使HepG2细胞在S期产生明显的阻滞,诱发细胞核分裂,从而导致HepG2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将EGCG与微量的VD联合使用,并通过纳米化包埋可以显著提高EGCG的抗癌活性。这一方法在EGCG抗癌制品的开发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4.
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对茶树挥发性香气的组成起着重要作用。从茶树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获得了141个茶树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并对其不同组织表达特异性进行分析,筛选出16个在茶树顶芽和嫩叶中高表达的萜烯类合成代表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进化关系将茶树与拟南芥和葡萄的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分成了4个亚家族;茶树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含有5~14个外显子,在上游启动子区域分析发现了大量与光响应、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和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检测发现,CsMVKCsDXSCsGGPS在白茶萎凋过程中的表达显著上调;CsDXR、CsMCT、CsCMK、CsMCS、CsHDS、CsGPPS和CsGGPPS在萎凋4 h和24 h的表达达到峰值。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茶叶萎凋过程中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对茶叶香气组分积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66.
2007~2016年在河北各地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356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的年度范围内,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C小种、S生理型、O小种的分离频率在年度间存有差异,O小种的平均分离频率94.94%,是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O小种对主栽品种郑单958和自交系C103的致病力呈下降趋势,在C103上致病力下降幅度小于郑单958。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邯郸、邢台采集的45株菌株进行ITS序列分析构建UPGMA进化树,分析表明,河北省内玉米小斑病菌株的遗传进化与地域有一定关系,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7.
为发掘玉米叶片表皮蜡质合成与调控相关基因,以218份由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交系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在原阳对其3个生物学重复叶片表皮挂水能力进行调查,利用1.25 M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SNPs进行Q、K和Q+K这3种模型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Q模型较K模型和Q+K模型能更好地评价叶片表皮的挂水能力。Q模型下,共检测到88个覆盖玉米9条染色体的显著SNPs(P ≤ 2.04E-6),88个SNPs分布于47个QTLs内,单个QTL可解释13.6%~45.6%的叶片挂水能力表型变异,47个QTL内共有97个候选基因,其中,77个具有功能注释。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转录因子NAC77(GRMZM2G018436)和第3条染色体上的亚油酸酯氧合酶(GRMZM2G156861)编码基因,是叶片表皮蜡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8.
对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小结,并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体对策如下:有针对性的选育适于不同生态区域的优质、抗逆水稻新品种,并对新品种的轻简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适时开展水稻直播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及开展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开展稻米精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9.
通过播期试验,对三江平原5个主栽水稻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均有影响,对糙米率、精米率影响较小。随着播期的推迟,整精米率明显降低,外观品质变劣,且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蛋白质含量则呈降低趋势;食味值变化因品种而异。对品质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受播期影响最大,属于敏感性状;糙米率、精米率、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受播期影响较小,属于迟钝性状;整精米率受播期影响变异幅度在二者之间。综合而言,早播对5个水稻品种整体品质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但从食味值角度出发,早熟品种龙粳31和龙粳46适当晚播可能更有利于口感的改善。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引进甘蔗种质资源24个杂交后代的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科学评价引种甘蔗种质资源在广西本地的农艺性状表现,探究各农艺性状间的协同制约关系,为甘蔗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和杂交育种材料的科学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6.79%~29.44%,24个甘蔗种质在分蘖和蔗糖产量上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2)主成分分析将这10个农艺性状凝聚成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有效茎因子、糖分因子和出苗因子,贡献率分别是35.2%、16.5%、15.3%、12.1%,累计贡献率达到79.1%;(3)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糖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蔗茎产量(0.927)>蔗糖分(0.399)>单茎重(0.039)。表明:甘蔗品种(系)GUC23-1、GUC15-2、GUC23、GUC34、GUC25在广西的丰产性最优,在甘蔗引种和选育中,考虑将蔗茎产量、蔗糖分、单茎重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